都说“糖衣炮弹”贝股通
其实,糖本身就是“炮弹”
一颗糖入口
心情愉悦值上升
牙齿却瑟瑟发抖
麦芽糖也是“卖牙糖”
果汁、蜂蜜看似天然绿色很安全
其实一点点都可能糖分超标
被甜蜜围击,甚至被溶解
口腔健康“牙力山大”
2025年9月20日是第37个“全国爱牙日”
今年的主题是“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
副主题是“减糖控体重 护牙促健康”
享受甜蜜,降低危害
从“齿”开始
QUESTION
问:糖和口腔健康的关系如何呢?
ANSWER
答:口腔疾病与许多慢性病存在共同危险因素。过量摄入高糖、高脂、高盐、低纤维的食物,不仅与肥胖、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癌症等有关,也会引发多种口腔病。龋病较为常见,牙龈炎和牙周病也不可忽视。致龋菌与食物残渣、唾液等形成一层粘稠、无色的薄膜,就是牙菌斑,它们会刺激牙龈,导致红肿出血,牙龈炎还可能发展成更严重的牙周病。在长期甜蜜的腐蚀下,牙牙可能最终脱落,“离家出走”。
建立科学的膳食模式贝股通,既有利于牙齿生长发育,预防龋病、牙周病及牙酸蚀症等口腔常见病,也有利于预防肥胖以及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
QUESTION
问:哪些糖不利于口腔健康?
ANSWER
答:糖是人体所需营养素之一,不能没有糖,也不能全是糖。糖分为非游离糖和游离糖。非游离糖是指天然存在于新鲜水果中的果糖、奶类中的乳糖及谷薯类中的淀粉,需要缓慢释放。
游离糖有两种,一种是指在食品生产、制备、加工中,添加到食品中的蔗糖、葡萄糖、果糖及糖浆等;另一种是存在于纯果汁、浓缩果汁及蜂蜜中的糖,游离糖可被快速吸收,成为口腔致龋细菌的直接养分,过量摄入可增加患龋及肥胖风险。通常意义上的“减糖”,是指减少游离糖的摄入。
QUESTION
问:各种糖对牙齿的致龋性如何?
ANSWER
答:蔗糖、果糖、葡萄糖、麦芽糖和乳糖都能直接被口腔内细菌利用产酸,具有致龋性。糖醇类特别是木糖醇致龋性较弱,食物中的多糖则不易被细菌利用,致龋力更低。例如淀粉,只有在烹饪加热,链状结构破坏后,才能被唾液和细菌淀粉酶代谢后,水解为麦芽糖。
QUESTION
问:“减糖”减到多少剂量合适?
ANSWER
答:含糖饮料、糖果和加工零食是游离糖的主要来源。建议每日摄入游离糖不超过50克,最好低于25克,2岁以前儿童避免摄入游离糖。在限制游离糖摄入量的前提下,还应降低摄入频率,不仅有利于口腔健康,也有利于预防和控制儿童、成人超重与肥胖。
QUESTION
问:如何在食用游离糖时有效保护牙齿?
ANSWER
答:喝含糖饮料或酸性饮料时建议使用吸管,减少饮料与牙齿接触的时间,防止牙酸蚀症和龋病发生。进食后应尽快漱口,去除口腔食物残渣,缓冲口腔酸性环境。因为口腔中的细菌能分解游离糖产生酸性物质,而牙釉质脱矿的临界pH值为5.5。进食过多以及频率过密的游离糖,能使口腔产生酸性物质,导致口腔pH 值降到5.5以下,对牙齿造成直接腐蚀、破坏,进而引发牙酸蚀症和龋病。糖的致龋作用只有通过牙菌斑生物膜微生态环境才能实现,有效清洁牙齿表面能减少菌斑生物膜,减少细菌产酸。
QUESTION
问:如何彻底口腔清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ANSWER
答:刷牙是去除牙菌斑、软垢和食物残渣最有效的方法,提倡大家学会有效的刷牙方法,使用含氟牙膏,配合使用牙线、牙间隙刷、冲牙器等辅助工具清洁牙齿缝隙,至少每天早晚各刷一次牙,晚上刷牙更重要。餐后咀嚼无糖口香糖、使用漱口水等可促进口腔清洁。
本文指导专家
口腔科 刘向臻 副主任医师
口腔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学术任职:中国整形美容协会颅颌面分会理事;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口腔颌面头颈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研究方向:从事3D打印口腔数字化技术的临床相关研究20年,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广东省卫计委基金课题1项,参加多项国家级、省级基金课题。已发表高水平英文论文12篇。擅长口腔种植疑难病例的诊断和治疗,口腔种植导板技术,口腔显微微创手术技术,全口即刻拔牙种植技术
出诊时间:
周一、周三、周五(金融城院区)
周四全天(知识城院区)
感谢陈洁玉对本文的支持
责任编辑:张婷婷、陈子滢
初审:戴希安
审核:乐虞莹、简文杨
终审:李文敏
审定发布:李汉荣
内容来源:中山六院贝股通
在线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