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振兴配资
人民网长春9月23日电 (记者马俊华)秋意渐浓,吉林工商学院的思政课翻开了新篇章,课堂从校园延伸至城市街巷,在百年历史建筑群中,思政教育正以全新的方式激活青年学子的红色基因。
学生现场答题振兴配资。
9月23日,“行走的思政课”线下答题活动吉林工商学院专场在长春市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开展。活动由人民网、长春文旅集团精心设计,以“弘扬优良传统 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引导青年学子深刻感悟东北抗联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陈晓霞老师现场授课。
“在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有一支队伍始终扎根在东北的林海雪原,用生命诠释着‘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精神,它就是东北抗日联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抗日武装,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坚持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的部队之一。”课程开始,吉林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教师陈晓霞带领学生们走进了一片“曾冰封着最炽热的家国情怀,曾回荡着最悲壮的抗争呐喊”的广袤而寒冷的土地。
学生现场答题。
陈晓霞说:“今天的讲述只能勾勒出东北抗联故事的冰山一角;但抗联精神会永远激励我们前行。那些在林海雪原中牺牲的英雄们,从未真正离开——他们化作了长白山的青松,化作了乌斯浑河的流水,化作了我们心中永不熄灭的红色火种。让我们永远铭记这段历史,永远传承这份精神,用奋斗告慰英雄,用实干续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华章。传承下去,用我们的努力,让祖国变得更强大,让这样的苦难,永远不再重演!”
赵丽娜老师现场授课。
吉林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赵丽娜则以《铭记历史 不忘苦难》为题,讲述东北抗联长达14年的苦难坚守。如今,70多年过去了,东北抗联的故事依然在流传,抗联精神依然在传承。赵丽娜教育学生们要不忘苦难,砥砺复兴之志,传承抗联精神。
学生现场答题。
吉林工商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始终秉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近年来,学院不断强化顶层设计与制度保障,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通过常态化开展教学练兵、专题培训、集体备课等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能力,持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经贸学院走进“春京西”,参加“行走的思政课”线下答题活动。
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突破传统课堂的空间局限,学院充分结合办学定位与特色,着力构建了“以打造红歌讲党史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为‘核心’,联动校政行企四方资源,搭建场景化育人平台”的独具特色的“一心引领、四力同频”思政课程教学模式,有效增强了思政课的时代感与实效性。
商学院走进“春京西”,参加“行走的思政课”线下答题活动。
这一模式与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氛围不谋而合。该街区作为长春市首个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营的历史文化街区,4.5万平方米范围内完整保留了长春百年折衷主义建筑风貌,成为思政教育的天然课堂。
旅游烹饪学院走进“春京西”,参加“行走的思政课”线下答题活动。
“没想到思政课可以这么生动有趣。”一位参与活动的学生表示,在百年老建筑中感受历史变迁,比单纯在教室里听课更有代入感。
“我们将继续探索思政教育的新形式、新载体,让思政课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赵丽娜表示。
秋日的阳光洒在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的红砖墙上振兴配资,吉林工商学院的学子们穿梭于老建筑之间,聆听历史的声音,感受时代的脉搏。正如这秋日里的老街一样,吉林工商学院的思政课教育也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线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